北京时间2023年9月27日04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9次飞行。查看详情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在高重频飞秒光学频率梳光源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首次报道了一种基于腔内谐振滤波技术的GHz低噪声九字腔掺铒光频梳。相关研究成果以GHz figure-9 Er-doped optical frequency comb based on nested fiber ring resonators为题,发表在《激光与光子学评论》(Laser Photonics Reviews)上。九字腔光纤光频梳是目前技术成熟度最高的光频梳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车载、星载、外场等非实验室环境,推动了光频梳相关应用的发展。重复频率...查看详情 →
9月21—22日,作为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的活动之一,安徽∙宿松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合作对接会将在宿松县拉开帷幕。据悉,本次论坛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宿松县人民政府、安徽经济报联合承办。届时,将邀请权威专家、行业大咖、知名企业走进宿松,探讨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产需对接,推动“双招双引”,助力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电子元器件则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作为安徽省优秀电...查看详情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作为杭州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智能”贯穿于杭州亚运会筹备全过程。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支撑下,让杭州亚运会更“智能”。本届杭州亚运会的“智慧大脑”——综合指挥平台共接入9张网29个系统72大类数据,连接了亚运六城87个场馆的7.4万名工作人员,能够实现24小时的智能化运作。在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草坪下方,18个传感器实时监测草坪状态,进行科学养护。在桐庐县的亚运马术中心1:1孪生复刻的数字马术场,点点鼠标能对马匹健康状况、检疫采样、饲料库存等数据进行数字...查看详情 →
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查看详情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新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9月9日,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会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编撰的《未来产业创新的前沿领域》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基于对各国和地区科技政策与研发投入、论文与专利、专家观点与学术会议资料等科技信息的多维度分析,遴选出未来产业创新的五大前沿领域——类脑芯片、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绿色制氢和区块链,并探讨了它们的发展态势、区域研发优势、技术研发方向和面临的挑战。01类脑芯片:近10年来高速发展类脑芯片是借鉴人脑的信...查看详情 →
9月1日至5日,2023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举行。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领域最重要的展会之一,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较上年增长50%,行业观众超过18万人次。众多中国企业携最新产品和技术亮相,受到广泛关注。 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董事总经理奥利弗·默林在开幕式当天表示,今年有30%的参展商是新参展商,还吸引了350家初创公司和200多家投资企业参展,展厅里充满了新产品和令人兴奋的创新元素。 绿色品牌更受用户欢迎 本届展会突出“可持续发展”主题,多家展...查看详情 →
前不久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为主题,同期举办了2023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该活动自2015年至今已举办7届,是中国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国际元素最丰富的行业盛会。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万物互联的生力军,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在致辞中说。在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期。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如何?还存在哪些挑战?中青报...查看详情 →
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了以“加快建设美丽海湾,坚决守护好碧海银滩”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海洋环境监管手段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海洋有自身的特点,对海洋生态环境监管要求比较高。过去,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主要依靠船舶巡航、调查监测等手段,监管频次和效能十分有限,而且容易受到海况、天气、船舶硬件等影响。”胡松琴介绍,如今,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创新应用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航迹数据、海洋倾倒区监测数据等,开发了海洋倾废监管系...查看详情 →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交通行业用能大约占到17%,而在交通行业用能结构中,绿色电力占比较小,发展绿色能源潜力巨大。各地正加快推进交通行业与绿色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新疆首个高速公路双储能自洽光伏供电系统,在阿乌高速公路克拉美丽服务区正式并网发电,投入试运行,系统配置两套适应沙漠复杂运行气候环境的储能示范系统,进行技术互联,服务区一侧电量不够时,另一侧电池组可以进行互济,确保服务区重要设施不断电。该系统年均可发电71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燃煤285吨。在山东省金乡县,我国首个...查看详情 →
近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智能导钻技术装备体系与相关理论研究”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某生产井实钻应用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实现白垩系舒善河组下2段储层的首次油气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据了解,这一新技术为自主研发的随钻方位电磁波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和三维靶点精准导航技术,可以精准刻画地下油气层结构,引导钻头准确打入最佳开采点位,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 今年8月上旬生产测试显示,该生产井日产石油13.5吨、天然气4.2万立方米,油气产量约是邻井的5倍,落实地质...查看详情 →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高翔 统计资料表明,温度每升高2℃,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下降10%。降低电子元器件工作时的温度,对提高可靠性、精密度及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解决在高温环境下,电子元器件使用效能大打折扣的难题,成为研究焦点。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高亮教授团队设计了多种具有自由形状、背景温度独立、全方向功能的热隐身超材料,能屏蔽外部温度场对器件内部物体的干扰,实现主动隔热,可用于热敏元器件的热防护。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 通过对热流的...查看详情 →
国家航天局21日发布消息,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星,于近日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成功展开,卫星工况正常,状态良好,后续将继续开展在轨测试等工作。查看详情 →
合肥8月15日电 (记者徐靖)近日,记者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商业级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该载板最大可支持6比特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封装和测试需求,使得半导体量子芯片可更高效地与其他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部件交互联通,将充分发挥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强大性能。 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介绍,量子芯片载板是量子芯片封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量子芯片的载版就好比城市的“地基”,它能够为半导体量子芯片提供基础支撑和信号连接,其上集成的电路和器件可有效...查看详情 →